纸盒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纸盒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特色文化建设绿色沁源的强大精神力量【消息】

发布时间:2020-09-16 00:59:57 阅读: 来源:纸盒厂家

沁源县韩洪乡的一面文化记忆墙。

在沁源县中峪乡龙头村乡村味十足的乡村记忆馆内,展出了石斧、麻纸地契、纺车、盐钵、马灯、铜铃、墨斗、鞋模、升子、印版等100余件藏品,种类繁多,不同时代的藏品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同时也引来了更多老年人观看。7月20日,山西晚报记者在沁源县中峪乡金菜花旅游文化节上看到了这样的场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百姓心间

今年年初,沁源县委提出“绿色立县,建设美丽沁源”战略,确定“转型、增绿、开放、强基、富民”五大发展思路和“修路、种树、治水、兴文、尚旅”五条发展路径,以建设“绿色沁源、康养沁源、文化沁源、幸福沁源、美丽沁源”为发展目标,不断把惠及全县人民的伟大事业推向一个崭新阶段。要把振兴文化作为沁源新时代、新征程的战略重点,不断弘扬、传承、挖掘、巩固沁源县的特色文化,使之成为建设绿色沁源的强大精神力量。

弘扬先进文化。沁源县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讲好沁源故事,积极做好“沁源骄子、右玉功臣”庞汉杰、“长治好人”段建娥、“优秀共产党员”李飞等先进事迹的宣讲工作,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的侵蚀。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

4月27日,绿色沁源杯·2017“感动山西”十大人物颁奖会在太原隆重举行。带病坚守、累倒在扶贫工作一线的原赤石桥乡党委书记李飞,获得绿色沁源杯·2017“感动山西”十大人物提名奖。

“韩洪乡王璧村是县文化中心的帮扶村,按照乡风文明、文化沁源建设的总要求,我们在多次走访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乡贤工作室的设想,并协调支村两委积极筹备,经村民代表、党小组组长、支村两委讨论酝酿形成决议,推选出5位在本村有一定威望、群众基础好、热情高、大家公认的当代乡贤,建立了沁源县首个乡贤工作室,为乡贤们开展工作创造条件。”沁源县文化中心主任刘振国说。乡贤工作室在村党委支部、村委会领导下开展工作,通过定期召开各种协商会、座谈会、文化讲座等,为村发展建言献策,传递正能量,助力乡村振兴。

漫步乡村,各种韵味盎然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随处可见。路旁,街旁,墙上,都可看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12个词24个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正如春风化雨般渗透于百姓心间,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 开展传承红色文化主题活动

“我已经带学生们来了好多次了,学生们喜欢听红色故事……”在沁源围困战纪念馆,沁源一中教师高山说,现在正值学生毕业季,每当这个时候,有些学生会对未来感到迷茫。我带学生来这里参观,希望脚下这片红土地的光荣历史,能为他们提供一个目标和导向。这是沁源县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展传承红色文化主题活动的一个缩影。

1942年年底至1945年上半年,沁源围困战被延安《解放日报》报道百余篇,毛主席亲自签批,发表了《向沁源军民致敬》《沁源人民胜利了》等社论,称赞“模范的沁源,坚强不屈的沁源,是太岳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一面旗帜,是敌后抗战中的模范典型之一”,沁源一度成为全国抗日的模范典型。可以说,沁源围困战是《论持久战》的伟大实践、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民族气节的伟大呈现、反法西斯的伟大战例。

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每年的清明节沁源县党政军民都要隆重集会,公祭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而长眠于太岳山中的英雄,连续69年,从未间断。开展《向沁源军民致敬》社论发表、沁源围困战胜利等纪念活动,大力弘扬“艰苦奋斗、不屈不挠、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沁源围困战精神,也从未停歇。

“一次红色之旅,也是一次涤荡心灵的旅程,这里吸引我们的,是共同的红色记忆。”来旅游的太原人张强说,经过深入研究史料,他被沁源这片红色的土地深深感动了,以后会经常和朋友来这里。

挖掘典故遗迹 彰显厚重的历史文化

自西汉置县以来两千多年,沁源县积累了丰厚的历史、人文、宗教等传统文化,尤其是传说炎帝在沁河东源羊头山下得嘉禾、播撒谷种的农耕文化;在沁源民间广泛流传的龙母、四海龙王、龙居之地、龙王庙,以及因龙命名的村庄、景点等太岳龙文化;以南山道宣律僧、李侃先师菩萨、无业禅师为代表的佛教文化;以麻衣禅师、琴高真人为代表的道教文化;以介子推为代表的忠孝文化;以琴泉书院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等等,充分彰显了沁源历史文化的厚重。

炎帝羊头山得嘉禾、介子推“割股奉君”、琴高真人行“涓澎之术”、皇子李侃出奔为僧、窦建德下璧置城、赵匡胤灵空避难……在沁源县,这些历史文化遗珠散落各地,成为一个个历史文化景观。

沁源县新闻中心在县报《绿色沁源》上开设“为了民族复兴·沁源英雄烈士谱”专题栏目,陆续介绍沁源英雄人物英勇献身的光辉事迹;县档案馆广泛搜集、深入挖掘有关沁源围困战等内容的红色历史、回忆史料、档案文献、历史图片和老报纸在内的大量具有参考意义的有关历史资料和照片,开辟了一条新的了解和宣传沁源县文化的途径。

“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沁源县文联组织各协会文艺骨干举办了‘明源杯’首届‘绿色沁源、美丽家园’自撰诗词书法大赛,‘美锦杯’康养灵空作家、摄影家采风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家对沁源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走访,认真记录,对历史故事、传说典故遗迹进行了实地考察。”沁源县文联主席程庆莲告诉山西晚报记者。

梳理乡村文化资源 留住乡愁、乡风、乡韵

沁源县的秧歌、花鼓、剪纸、刺绣、鞋垫、花馍、麻纸、山区农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别具特色的明清民居古建,以及县城周围紫金山、琴泉山、古城的记载等,均给人们留下了很多值得传承和记忆的文化要素,这些宝贵财富是沁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核心资源。

为保护民俗文化,留住乡土文化根脉,留住古貌,记住乡愁。沁源县今年重点建设了李元镇、聪子峪乡、景凤乡和官滩乡乡村文化记忆馆。并指导各乡镇、村设立乡村记忆馆,传承本地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通过“普查”“细理”“善存”“展示”“活用”等,梳理乡村历史脉络、文化烙印和乡风民俗等文化资源,建立乡村文化档案和数据库,协同推进文化建设、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留住乡愁、乡风、乡韵。

到目前,沁源县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5项、市级非遗保护项目27项、省级非遗传承人10人、市级非遗传承人28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6个,全县散落各地的不可移动文物达630余处……各级各部门正不断探索保护、传承、弘扬新模式,让古老技艺不断焕发新活力。

中峪乡渣滩村57岁的郑变和,是手工麻纸制作的第四代传人,从他曾祖父起家中就开始造纸,并于1827年创建了手工麻纸厂,距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他家的造纸工艺基本沿袭了我国东汉时期蔡伦造纸的工艺流程,造出的麻纸纤维均匀、富有韧性,多年来为当地人所津津乐道。

一张张的彩色纸,在剪纸协会赵国清的一把小剪刀下立刻栩栩如生。赵国清说,沁源剪纸起源于农耕文化,沁源剪纸分两种,一种是单色剪纸,另一种是沁源多层彩色堆剪工艺剪纸。沁源单色剪纸和常见的其他地区的剪纸类似,既有北方剪纸的淳朴深厚、粗犷之美,又有南方剪纸的秀丽纤细、明快柔美之味。

文化惠民活动异彩纷呈 群众文化生活有声有色

2018年3月4日,由沁源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局主办,县文化馆承办的沁源秧歌大赛精彩上演。比赛在欢快激昂的“嘣子调”中拉开帷幕。来自全县14个乡镇的秧歌爱好者你方唱罢我登场,各具特色的表演形式让人目不暇接,为广大群众呈献了一场五彩缤纷的视觉盛宴,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各乡镇、部门积极响应,精心准备,认真组织,一场暗着较劲、憋着争先、想着示美的文艺活动迅速拉开帷幕。“绿色沁源·国际慢城”文艺晚会、“沁源秧歌民间来”等百姓唱主角的大型文化活动,已唱响山城,欢乐四方。各种文艺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乡村文化活动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在沁源县文化馆内,每周的培训课程几乎排得满满的,攻守兼备的太极拳、雍容华贵的模特队、通俗易学的交谊舞……每次培训课都吸引了众多群众前来参加。

田野一旦变成舞台,艺术就有了土壤。群众如果成为主角,文化就有了生命。在全县各个村、各个角落,每当夜幕降临,村文化广场上音乐骤响,下午还在田地里干活的村姑、村嫂们就成了广场上的“土明星”。如今,已经有了多支健身舞蹈队,她们激活了农村文化的一池清水。

如今的沁源,文化惠民活动异彩纷呈,群众文化生活有声有色。一项项文化活动走进基层、走近民众,丰盈了百姓的生活,滋润着人们的心田。文化,不仅为生活添彩,更为百姓幸福加分。沁源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正向世人展示着厚重的文化魅力。

本版采写/摄影:山西晚报记者 张文举 通讯员 廉桂琴 胡峰

佣兵冲冲冲破解版

雄霸天下

西游七十二变下载

轩剑世界